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叫鲍叔牙。鲍叔牙年少的时候,生活清贫,却有一位至交好友,名叫管仲,二人为了谋生,曾做起了生意。
后来,鲍叔牙做了大夫,颇为显贵,但他深深的知道,管仲的学识、才干远远在自己之上,因此极力的向齐桓公推荐,让管仲做为齐国的宰相,齐桓公欣然应允了。
管仲做宰相之后曾经说过:“我曾经多次的出战,多次战败,鲍叔牙不以为我胆怯,而是知道我家里中有老母;我曾经多次的为官,又多次的被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本事,而是知道我生不逢时;我和鲍叔牙谋划事情,鲍叔牙不认我愚蠢,而是知道,时运有顺利的时候,亦有不顺利的时候;我和鲍叔牙做生意,分得的钱比他多,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心,而是知道我家贫。生我的是我的父母,理解我的是鲍叔牙。”这也便是成语“管鲍之交”的出处了。
小时候,只有父母对我们自己知根知底。但长大了,根开始变深,底开始变厚,对你知根知底的人,就是你真正的朋友。
该不该慷慨解囊帮朋友?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一个“义”字,主张对朋友要互帮互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然而,在当今社会,却存在一种社会现象,就是如果一个人对朋友特别讲义气,但是却很容易受到背叛,甚至很容易给自己招致损失。
据《都市快报》报道,2016年10月,陕西一位女大学生,姓陈,为人非常仗义。五月的时候,她一位发小带着一个姓李的朋友前来找她。发小说,这位朋友急需用钱,但是到处都借不到钱,希望通过小陈的大学生贷款,来贷得一笔钱,借以救急。
起初,小陈还有些顾虑,可是,发小和朋友都信誓旦旦地保证:这笔贷款,一定会在一个月之内还上。于是,小陈想,大家都是出门在外,能帮就帮,这也是应该的。于是,她二话不说,便同意了,为这位姓李的朋友贷款24000元。
可是,还款的期限到了,这位姓李的朋友也未能将钱还上。于是,小陈着急了。她给小李打了不知多少个电话,总是没人接听;又给小李的朋友打电话,希望帮助联系小李,可仍旧联系不上他。违约金每天都在增加,需要交的金额已经超过三万了。小陈越来越急,不得不找到新闻媒体,来报道此事。
社会的建设,不仅要有经济建设,要有法制建设,更要有道德建设。朋友有难处,慷慨相助,本是基于信任;倘若以信义待人,反遭背叛,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必定蒙上一层阴影。唯有依法惩治不诚信的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才能逐渐修复,道德建设才能走上康庄大道。
左伯桃与羊角哀
谈起古人的友情,不得不说左伯桃这个人。
战国时,燕国有位贤良之士,名叫左伯桃,身怀济世之才。听说楚平王急需人才,四处招贤纳士,于是携带书卷和粮食,辞别乡里,投奔楚国。
一个严冬的傍晚,天降大雪,寒风凛冽,左伯桃在路上,远远望见一间茅屋,于是匆忙走上前去敲门,希望借宿一晚。
房门开了,屋里只住着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名叫羊角(jué)哀。他知道左伯桃的来意,欣然同意他借宿家中。二人彻夜长谈,左伯桃得知,羊角哀也是个心有壮志、想要济世安邦的人,于是两人谈得十分投机,相见恨晚。
左伯桃劝羊角哀一同前往楚国谋事,羊角哀欣然同往。雪后天晴,两人携带干粮,一同前往楚国。然而时过不久,天又下起雪来。二人在大雪之中赶路,距离楚国路程尚远,二人带的干粮已经不够了,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没有能借宿的地方。
左伯桃想,携带的干粮已经不够了,若只给一个人吃,还能勉强撑到楚国;若分给两个人,两人都要饿死。他知道,论才干自己不如羊角哀,于是便想牺牲自己、成全羊角哀。
左伯桃故意滑倒在地,假装摔伤,叫羊角哀搬一块大石头来,好让他坐着休息。羊角哀见朋友摔伤了,赶忙去找石头。可是,当羊角哀找到石头,并且搬过来的时候,却见左伯桃已经脱得精光,倒在雪地上。
左伯桃在弥留之际告诉羊角哀说:“把所有的干粮都带走,速速前往楚国,以求重用。”说完,左伯桃就咽了气。羊角哀悲痛不已,后来到了楚国,受到楚平王重用。楚平王得知左伯桃之事,为了表彰这位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的有才有义之士,下令将左伯桃厚葬。
浅见: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志向之一,就是与朋友保持相互信任的关系。尽管有时候,慷慨去帮助朋友,可能会导致自己背负债务的风险,但是这并不妨碍帮助朋友的同时,你自己能够获得无上的喜悦。朋友总能带来喜悦,正如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