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位思想家,早年曾住在湖南的濂溪,写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他便是宋代理学名家周敦颐。
周敦颐曾任大理寺丞、国子监博士等职。他为官,清正廉洁,颇负盛名。而生活却颇为节俭,家中的衣物和日用品,诸放在一个破旧的小箱子里;钱财不足百文。
周敦颐虽身居高官,但他的俸禄大都用来赈济灾民、扶助孤苦,甚至只要有人对他说生活困难,他都会慷慨解囊、加以帮助。因为家财散尽,以致于食粥度日,无钱看病。有些朋友想要帮扶周敦颐改其生活现状,均遭到拒绝。
北宋还有位大臣,比周敦颐小了整整三十岁,其深谋权术,善于敛财,曾以“花石纲”之事受到了皇帝的宠幸。最终金兵南下,北宋灭亡,他死在了战乱的逃跑路上。这个人就是蔡京。
人常说北宋的中后期,官场腐败,为官者无人不贪。然而,此等环境中,有蔡京,亦有周敦颐。如此鲜明的对比,自然清浊自分了。
《永远在路上》:闫刚平堕入贪腐
由中纪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报道了山西省“塌方式腐败”的问题。在山西腐败窝案中,有一个被查处的官员颇为引人注目,他便是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区委原书记闫刚平。
闫刚平起初非常厌恶那些跑官卖官的人,在他看来,即使环境中有不公平之处,只要自己有本事,那么,自己的付出就一定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可是,他后来逐渐受环境影响,滑向腐败。
2002年吕梁市县长换届,举行公开选拔考试,闫刚平的成绩名列前十。然而,排在他之后的人当上了县长,他却没能当上。从此之后,阎刚平相信,要在搞好工作的同时,“理顺上级的关系”。于是,逢年过节,他也必定准备好钱款,去走访领导、登门“拜年”。
此外,要向上级送钱,就要接受各种找门路办事的企业主们“赠送”的钱款,行贿必然导致索贿和受贿。于是,闫刚平当上吕梁市的区委书记后,也开始大肆收受贿赂。2015年11月,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闫刚平以受贿罪、行贿罪向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阎刚平,原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八面玲珑、顺风顺水,可最终害苦了自己。看来,熟谙官场“潜规则”,也并不能自我保全。
“悬鱼太守”羊续
讲过今天闫刚平的案例,再讲一个古代“悬鱼太守”的故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黄巾四起。然而在这样内政不修、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东汉王朝尚有羊续这样的官员,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羊续,字兴祖,兖州平阳县人,历任庐江太守、南阳太守。《后汉书·羊续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各地的叛军被清剿平定后,羊续颁布对人民有利的政令,慰问百姓,为他们兴利除害,老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
此时,权贵之家崇尚豪华奢侈的生活,羊续深以为耻,于是,常常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粗茶淡饭,乘坐的车马也非常简陋。
府丞为了讨好羊续,将活鱼献给他,羊续收下了那条鱼,却并没有将鱼烹煮后吃掉,而是把鱼用绳子悬挂在后庭里。
后来,当府丞再次向羊续送鱼的时候,羊续就将之前送的那条鱼从后庭里解下来,拿出来给府丞看。府丞这才知道,之前他送给羊续的鱼,羊续根本没有吃。府丞深感惭愧,从此不再向羊续赠送礼物。而羊续“悬鱼太守”的美名,也从此传开了。
有的腐败官员说,官场的风气不好,自己也没办法保持一股清流。但是,羊续的例子却告诉我们,自己的行为是否清正廉洁,这取决于自律;而一个善于自律的人,无论风气如何,总能做到清者自清。
浅见:周敦颐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清正廉洁为何物?无外乎行君子之行,而不行君子之所不行。既然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于是亭亭净植、清者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