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伪君子

2016-11-04 18:10:59.0

    君子与伪君子,就像真币与假币一样,往往让人难以分辨。鲁迅在《小杂感》中说:“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倒是坏人。”

    清朝有个人物,面孔白皙,仪表堂堂;又好学不倦,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然而出身贫寒,只得四处借贷以筹措学费;更兼忍辱负重,被人欺负之时,还能满面笑容。他为官之初,一派清正廉洁,精明强干,颇受皇帝器重。

    这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就是和珅,满洲正红旗人,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位贪污最多的官员。他的斑斑劣迹以及最终下场,在我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可是,在他案发之前,又有多少人认定他是个君子,而不是伪君子呢?

1

    2015年7月24日,原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纪委带走调查。8月,因涉嫌泄露国家机密,周本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0月29日,因涉嫌受贿犯罪,周本顺被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周本顺为官之时,几乎在一切会议上,都将“坚决贯彻中央的决定”挂在口头上,并且频繁引用领导人讲话。周本顺认为,应该将道德教化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应该强化道德引导在解决社会纠纷中的作用。周本顺经常进行自我批评,他曾坦言自己“有点急于求成,急于求变”,坦言自己“斗志有些松懈,做工不够”。在被带走调查的三天前,他出席河北省委“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会,在会上他还发言说:“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境界。”

    周本顺一言一行都保持着道貌岸然,然而同时,他却泄露国家机密,并且收受贿赂。人们往往是感性的,凭借刻板印象和主观感觉去猜测一个人的品质,然而正因为这种感性,才为伪君子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2

    三国时魏国的诗人阮籍,看上去并不像个君子,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君子往往性情平和,而阮籍却太激烈;君子往往通情达理,而阮籍却太乖僻;君子往往秉持中庸,而阮籍却太极端。

    司马昭想跟阮籍结为亲家,阮籍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前来提亲的人根本无暇开口,司马昭见他是个醉鬼,于是打消了和他结为亲家的念头。阮籍的母亲去世了,在朝为官的嵇喜前来吊唁,阮籍给他一个白眼。阮籍的嫂子一次要回娘家,阮籍为她践行,丝毫不顾及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

    阮籍任性不羁、放浪形骸,没有一点君子的样子。然而,后世对他却格外敬仰,明朝尚书靳于中在《阮嗣公文集序》中称阮籍为“命世大贤”。

    浅见:《笑傲江湖》中有位岳不群,一派儒雅,手持一柄“君子剑”,然而他却是个城府颇深的伪君子。天下最难的事,便是识人;识真小人容易,识伪君子最难。非日久不可见人心,看一个人是否真君子,非别具只眼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