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为信

2016-10-20 18:04:13.0

     海涅曾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绚丽的鲜花。”我们都渴望在生活中得到诚信的礼遇,但当需要去捍卫诚信时,却往往变成看客。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亡戟得矛,春秋齐晋两国交战,齐国士兵在战争中丢失了武器戟,而后又得到了敌人的矛,无措间,问一路人,路人答,戟是武器,矛也是武器,能杀敌便可,何必在意谁的武器。

    归队途中遇到军官叔无孙时,叔无孙道,失自己的武器是过,得敌人的武器是功,但功过不可混为一谈。齐兵回归沙场。叔无孙队伍撤退时,闻听齐兵战死,调转马头说道:“齐兵因听我之言丧命,吾当捍之。”

 

    信,乃诚信也。绝非若今之怪状,“鬼”话有人信,忠信之言不觉闻!

    商鞅,战国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图强。新法颁布后,在一段时间内推行缓慢,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咸阳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高木柱,并贴出榜文,谁搬动此柱到北门便赏五十金。榜文张贴后,并没有人前来,因为大多人并不相信有此等好事,又过几日有一个胆大之人将木柱搬到北门并得五十金,此时人们明觉商鞅言出必行,则都按新法行事。

    由此可见,如果你想让别人信任你,在你给别人建议的时候,要慎言,要三思,要对说出的话负责。 

    想起前几日去医院探望朋友,欲起身告辞时,看到三五位病人家属和该院的一位医生大打出手,其怒状有如仇敌狭路之感,多人劝阻未果,直到民警赶来才平息此事。因此事,不由得想到人们关注的医患关系,从口舌之争到拳脚相向。为何会出现这种医患怪状呢?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治病救人的医生多有美赞,把看病称之为求医问药,可见医生与患者之间是一种超越情感的信任。常言,医者父母心。也就是这医者父母之“心“,由于受到诸多因素之袭扰,使其不再安然,令其“躁动”且难止。细细想来将心比心,当下又有几人能有安步当车之定慧?医生也是人,并非圣贤。也正因为医生是人,所以要人言为信!若所出之言不足为信,甚至所言失实,那就一定会出问题。

    人们生活条件在提高,可善待身体和洁身自好的生活习惯却在减少,沉迷享乐、熬夜、酗酒、纵欲等不良习惯,造成疾病隐患甚至直接导致疾病的形成。消费自己身体获得到的并非快乐,只会是沉沦往复的空虚与寂寞。直到恶病上身,才跑去医院要求医生药到病除。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药到病除谈何容易?

    当下医疗科技很发达,也正因为科技发达造成很多人在心理上形成对科技的依赖,进而身体依赖,总以为科技很发达,只要花钱就能医好病症。真真大谬也!我们是否发现,疾病的种类递增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医疗科技发展速度?

    浅见:心之善恶,体之健弱。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