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清贫或富有不能作为尊卑的标准,贫而非贱,富而非贵。人格的独立和对道义的担当,才是尊卑的衡量标准。
春秋末期,颜徵在带着三岁的孔子,艰难度日,幼年的孔子常帮他人做丧葬乐手,得酬劳为一束脩,也就是一条干牛肉。后来,孔子开办私学的学费便是一束脩。不忘贫寒多不易,此生立志做圣贤人的宏图大志。正所谓:寒门多孝子,纨绔少男儿。贫寒仅仅是生活一时之困,不可因为一时之困境,而自轻贱;富有,也并非荣耀之根本,积善之家方有余庆。
子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我们往往以角色之浓淡来别贵贱,实则谬也。富而非贵,贫而非贱。真正贵者,当属担当道义铮铮风骨之体现。
公元1277年景炎二年,元兵入关,文天祥(字宋瑞,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据城抗元后,兵败,被张弘范(宋臣!)押往崖山。此张弘范于崖山劝说文天祥投降归元,高官厚禄可尽享,并劝其写下降书。文天祥拒之,并抄录《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为之动容,肃然心中起敬。
文天祥在狱中被长期羁押,此间得女儿家书,信中得知自己的妻子女儿在宫中为奴。在写给妹妹的信中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此谓风骨!笃定道义,纵受风吹雨打,吾自岿然不动,坚守至仁。今而读来倍感惭愧之,更有所思忖,在国家兴衰存亡,民族道义面前,有多少壮士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而不改其志,又有多少人苟且偷安打着个人理想之旗号,藏污纳垢致良知伦常于不顾。更甚者,为贪图安逸享乐,认贼为主谄媚求荣,行苟且卑劣之事!
浅见:风骨非中华民族之美德,实乃吾等炎黄子孙、中华儿女之血脉脊梁!
风骨,人之本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