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光绪年间,有位著名语言学家和民俗学家,名叫范寅,他著有一部搜集江南地区方言词语、谚语民谣、地方名物的著作,名叫《越谚》。在这部书中,有一篇《论贫堕》,其中写道:“贪逸豫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媚,甘居人下,安之若素。”就作者的本意来看,他对安之若素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这是一种贪图享受、不愿吃苦、寡廉鲜耻、甘居人下而不思改变的态度。
但是,在今天,人们将安之若素视为一种在大难当头时处变不惊、在鸿运来临时泰然自若的豁达大度。有人说,世事如汪洋大海,喜时如浪起,悲时如潮落。对那些善于安之若素的人而言,起伏不定的海面,就仿佛变得像平镜一般。
《庄子》中记述了这样一则寓言:叶公子高奉楚王之命,将要出使齐国,任务重大。而齐国接待外来使臣,总是表面上毕恭毕敬,实则怠慢冷漠。
叶公子高得到出使的命令,心中忧虑不安。出使齐国的事,他固然希望办好,可是如果办得不好,一旦返回楚国,一定会受到楚王的惩罚。事情可能会办砸的恐惧,和期待着事情办好的希冀,反反复复交织在胸中,时而忧虑,时而欣喜,让他痛苦难忍。正所谓:“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所以,叶公子高接到楚王的命令后,晚上回来就饮用冰水,来减轻心中的煎熬之感。这些天,他食而不能下咽,每天都只吃粗糙的食物。因而,叶公子高找到孔子,希望孔子能为他指点迷津。
孔子说:“臣子侍奉君主,这是道义。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让君主放心,这便是尽忠的极点。能够自事其心的人,无论是哀愁还是快乐,都不能让他受到影响。知道有些事无可奈何,却能安之若素,那就是最高的德行。”
《淮南子·道应训》中说:“夫物盛而衰,乐极生悲。”人们常以为,所谓安之若素,指的是泰山崩于眼前却稳如磐石,但这种认识还不充分。得与失,苦与乐,喜与忧,常在相互变化之中。所以无论是哀是乐,都应安之若素。
2013年5月25日晚,福建泉州一名黄姓男子,骑着摩托车超速行驶,一头撞在环形交叉路中央的环岛上,摩托车侧翻,车灯破碎,该男子躺在不远处。待120急救车赶到现场时,该男子已经没有生命征象。
经警方调查,该黄姓男子居住在泉州市泉港区的前黄镇,经常购买彩票,但几乎从未中奖。25日晚,他得知自己所购的彩票中奖5000多元,兴奋不已,当即邀请几名朋友,骑着摩托车,从前黄镇来到泉州市区,喝酒庆祝。酒后,黄姓男子骑着摩托车回家。行驶至驿峰路高架桥环岛路段时,一头撞上环形交叉路的环岛上,当场死亡。中奖虽是幸事,苟能安然处之,何致于此哉?
范仲淹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虽有所失,但或有得在后,所以不足苦,所以不以己悲;我虽有所得,但或有失在后,所以不足乐,所以不以物喜。因而,无论得失,安之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