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石雕丨雕刻要用心 寸字不超三

2017-05-09 09:34:41.0


在人类发明纸张之前,文字的载体有很多种,例如甲骨文书,之后人类学会在各种器物上篆刻文字,有青铜器、竹简、羊皮、树叶等等。而事实上,人们最早是通过岩画来记载历史的,而这也就是石刻技艺最早的体现。

我国作为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石刻文献不仅起源较早,且种类之繁更是举世无双。据现代考古发现,中国石刻最早出现于商代,汉代以后开始兴盛。因此,汉代的石刻堪称中国石刻的原点,在《汉代石刻集成》一书中收录了176种汉代石刻,相比于其他省份,分布在河南省石刻的数量仅次于山东省,位居第二。

此次中国网崇学向善频道有幸采访到了河南省郏县茨芭镇后李村李家石雕的第五代传人——李宗典。



石刻的形状多样,文本形态亦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石刻可粗分为七类,即墓碑、墓志、刻经(佛经、释道经幢)、造像(画像)、题名题字、诗词、杂刻(砖瓦、法帖)。李宗典告诉我们,石刻虽然不及贵族阶层中青铜器的“位高权重”,但有些石刻的功能是类似于秦汉以前的青铜器,也曾作为是礼器用于不同的礼仪场合,如各种功德碑以及名山大川的各类祭祀碑。

李家石雕以碑雕为主,其中包括浮雕和立体雕,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灵气”。据李宗典介绍,李家石雕最晚起源于清朝晚期1838年,在家族记录中,最早是由李家老祖爷李长德传承下来。中国石刻传承数千年,迄今为止石刻技艺的种类不计其数,但相比于其他石雕技艺而言,李家石雕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和区别:李家石雕所选用的石料为坚硬耐风化的青石,纯手工技艺雕刻,雕刻时是垂直进刀,深而平整,相比于其他石刻的斜度进刀,李家石雕匠人掌握的此项高难度技能耗时更长,石刻的品质也相对更高。纯手工的技艺使得石刻的线条更流畅,手艺和机器的不同也就在于匠人心中的那份意念,肆意灵动,用手赋予石头生命。

李家石雕独特技艺的传承,在族谱上记载的已有六代,从李家老祖爷李长德到老爷李北京,自老爷李北京开始李家又学习掌握了砖雕技艺,再由李北京传于五个儿子:李大学、李二学、李三学、李四学和李五学;再由李宗典的这五位爷爷传于他的众位叔伯,李宗典和其兄弟姐妹是家族第五代传人,直到现在家族中二三十岁的年轻一代。从老祖爷李长德算起掌握李家石雕技艺的共有70余人,整个家族中有四十余人坚持传承着李家石雕的这项技艺。

李家石雕在当地已是颇有名气。在家乡郏县三苏园的碑林中,就有不少李家的作品;在山东的台儿庄,李家也有长达近三年的时间参与景点的新建;在2013年,参与了中南海的建设工程。

李家从起初的一人到现今的近百人,这个石雕家族的传承队伍愈发壮大,这不仅仅是匠人们的一份家族使命,更有着一丝神秘的色彩。李宗典告诉我们,李家在石刻方面有着四位传奇人物。第一位是李家二爷——李二学,虽然他目不识丁,但对于动植物的雕刻,不需要提前在石材上拓印模型,通过眼观心记,可以直接进行立体雕刻,即不需提前设计刻画意象的轮廓,做到真正的手随心动。例如石狮子含在口中的石珠,便是直接在口中雕出来,即使第一次雕破了,还能雕第二次,雕出的石珠依旧可以做到从口中拿不出,颇为神奇。

第二位是李家五爷——李五学,如果说李二学的手随心动是对于生命体的雕刻,那么李五学便是将这项技能展现在了雕刻撰文方面,不需提前拓印,同样也是直接刻于石上。另二位是李家六叔李曹河和李家八叔李敏,李曹河是目前李家唯一能写、能画、能刻、能塑像的多面能手,李敏则是目前李家唯一继承其父李五学不拓印模型直接进行雕刻之人。


李二学石雕作品展示


李二学石雕作品展示


李曹河砖雕作品展示


李曹河砖雕作品展示


李曹河作品展示

 

在如此一个石雕世家中,存在一些天赋过人的继承者或许是在意料之中,但即使有举世无双的才能,也要以用心为前提。所有的技巧都可以学习,唯独用心这项技能没有捷径可走。而这“用心”二字正是来源于李家世代严格遵循的祖训:“雕刻要用心,寸字不超三。”李宗典解释道:祖训的意思是雕刻要静下心来用心去琢磨领会,每天雕刻一寸大的字不能超过30个。对于李家匠人而言,“用心”即不追求于技法的精准,而是认真体会所刻之物的“神韵”,“不超三”的告诫更是避免为了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的结果。

这十字祖训训诫的或许不仅仅是匠人,更是李家的每一个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只有静下心才会有所领悟,这也便是儒家所讲的“静极生慧”。当用心到了极致,就有了常说的“天赋”。作为一个匠人,用心做出最好的作品,不贪图数量而忽视质量,这便是儒家常说的“信”。无论是对自己或是他人的承诺,都应该保证许诺的义务、质量、标准、时间等等,这不仅是作为一个匠人、更是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价值观。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李宗典的提议之下,家族中的匠人每隔一段时间就将自己的作品留存一份在李宗典家中,这些作品都是匠人们成长的轨迹和见证,同时也便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李宗典认为李家石雕的传承,技能无疑是最主要的,却不能仅仅依靠技能,只有让家族中所有的匠人组织起来才能让家族和这门手艺走得更远。关于李家石雕的传承方式,目前虽然仅限于家族成员之间,但如果有家族以外的人想学习也可以传授,只要能坚持、有悟性,“技艺这方面,当然是会的人越多越好,不是说谁抢谁的饭碗。”

作为李家石雕的传人,与其说李宗典是一名李家匠人,不如说他是李家石雕的文化传承者和践行者。“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人会感到生命短暂,故而重要的事件、著作和死的生平铭诸金石,石雕技艺的传承更是为了延续人的精神和文明,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更愿意站在家族传承这条路的最前方,为李家石雕的发展和传承找到方向。

以石头为载体的铭刻在广义上都可以称之为“碑”,从图腾到文字,传承数千年的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文化,它承载着人类由生到死沉重而巨大的能量,也是民俗和礼制中对“忠”、“孝”的一种体现,刻画之间记录是非,评判功过。“用心雕刻”是技巧,是态度,更是家风,像基因一样存在于李家每一个匠人的生命中。